形态描述
翅展♂77~80mm。下唇须暗棕褐色。额暗褐到黑褐色,触角基毛簇和头顶黄白色。颈板灰棕褐色,后缘有黑褐色线1条。胸部背面暗褐色,翅基片灰黄褐色。腹部背面棕褐色到黑褐色,每节后缘具灰黄白色横带,末端2节灰色。前翅暗灰黄褐色到灰棕色;顶角斑暗棕色掌形,斑内缘弧形平滑,斑外缘锯齿状;横线黑色:亚基线不清晰,微波浪形;内线几乎垂直;后缘在亚基线和内线之间形成暗纵斑;外线微波浪形,外衬1条向上渐细的棕褐色带,近臀角呈1暗斑;内、外线间有4条不清晰的暗褐色波浪形横线;肾形的横脉纹和中室内环纹灰黄色;亚端线和端线由脉间月牙形线组成,亚端线前有1列脉间赭色点;缘毛棕色。后翅暗褐色,隐约可见有1模糊的浅色外带;脉端缘毛较暗,其余灰褐色。
雄性外生殖器:第8腹板略呈梯形,端半部中央形成1长马蹄形的骨化区,基缘有1对小齿突;爪形突基部较宽,端部狭长,末端球状膨大;颚形突较细长,末端三齿状;抱器瓣狭长,抱器背基部2/3骨化内褶的内缘波状,抱器端的突起较大;阳茎稍粗短,两端一侧齿状突出,内有许多小刺突;囊形突较宽圆。
雌性外生殖器:前表皮突较明显;后表皮突稍长;前阴片略呈梯形,后缘中央弧形凸而两侧呈齿状突出;后阴片后缘波状;囊导管较短;囊体大;囊突较大,上有1枚较大的齿突。
雄性外生殖器:第8腹板略呈梯形,端半部中央形成1长马蹄形的骨化区,基缘有1对小齿突;爪形突基部较宽,端部狭长,末端球状膨大;颚形突较细长,末端三齿状;抱器瓣狭长,抱器背基部2/3骨化内褶的内缘波状,抱器端的突起较大;阳茎稍粗短,两端一侧齿状突出,内有许多小刺突;囊形突较宽圆。
雌性外生殖器:前表皮突较明显;后表皮突稍长;前阴片略呈梯形,后缘中央弧形凸而两侧呈齿状突出;后阴片后缘波状;囊导管较短;囊体大;囊突较大,上有1枚较大的齿突。
大小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观察标本:云南沧源700~750m,2♂♂,1980.Ⅴ.21,宋士美采,勐修1300m,1♂,1980.Ⅳ.16;海南尖峰岭1♀,1984.Ⅴ.19。